一堂优秀的金融课堂,不在于堆砌复杂的公式模型,而在于用鲜活的案例拆解全球经济体系的运行密码,让抽象概念化作可感知的逻辑链条。授课教师如同引航者,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从汇率波动、贸易争端等表象中抽丝剥茧,既培养他们洞察市场规律的能力,更启发其对金融现象背后政治、文化多重动因的思考。
课堂上,授课教师打破“教与学”的边界,让知识从单向传输变为双向建构,使学生在思辨中建立跨学科视野。当课堂不再局限于黑板前的讲述,而是化作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学生便能带着“从现象追问本质”的研究自觉,在更广阔的经济图景中探索答案。本期督导表扬的优秀课堂,授课教师正是以这样的理念为内核,用全球视野激活金融课堂的生命力。
授课名称:国际金融学
授课教师姓名:严佳佳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
授课时间:2025年春季学期
推荐督导员:白丽英
严佳佳教授讲授的国际金融学课程凭借以下四点特色展现卓越教学品质,值得重点推荐:
1. 理论与现实交融,案例紧扣时代前沿。课程以全球金融体系为核心脉络,将经典理论与真实世界无缝衔接。严教授擅长选取近年热点事件(如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数字货币崛起、全球供应链重构等)作为教学载体,将汇率机制、国际资本流动等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分析。如用“跨国旅行换汇”类比套利交易;结合“东南亚产业链迁移”案例,剖析跨国投资与汇率波动的动态平衡。这种“以现实为镜,照见理论之光”的设计,既强化知识实用性,又培养学生用金融视角解读时代命题的能力。
2. 备课精研深耕,课堂节奏张弛有度。严教授对教学内容打磨极致,每堂课均构建清晰的“问题链”逻辑线:从基础概念切入,逐步延伸至复杂模型,再回归现实验证。课程前半程以精炼讲解梳理理论框架,配合动态数据可视化工具演示市场规律;后半程聚焦案例推演,确保学生思维始终紧跟节奏。例如,引入阿根廷货币危机实例,引导学生在实证中辨析政策选择的代价与收益。这种“理论-实证-反思”的三段式节奏,既避免知识超载,又保障认知深度。
3. 教学鲜活灵动,智慧与温度并存。严教授的课堂摒弃照本宣科,善用灵活的叙事激活硬核知识。让知识脉络跃然眼前。授课时,她常穿梭于学生之间,通过眼神交流与即时追问捕捉学习反馈,并巧妙运用幽默比喻化解理解瓶颈(如称“外汇储备”为“国家钱包的应急金库”)。这种举重若轻的讲授方式,使课堂既有学术思辨的锐度,亦充满人文共鸣的温度。
4. 价值引领润物无声,厚植本土金融担当。课程将中国金融发展的责任意识与伦理思考有机融入教学,通过“理论+实践+情怀”的融合设计培育学生家国情怀。课程深度融入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核心主张,通过“全球发展观+新质生产力”双主线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互惠共赢”的金融治理智慧。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