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土木工程学院召开数智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
2025年09月26日
Aa字体:


2025年9月24日下午,土木工程学院召开数智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探讨数字化转型升级背景下土木工程学科课程建设新路径。学院院长助理郑路教授、数智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校级本科教学督导员及智慧树课程建设技术专家团队等参加会议,会议由院长助理郑路教授主持。

 

土木工程学院数智课程建设研讨会现场

郑路教授指出,当前土木工程行业正朝向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迈进,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更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推进数智课程建设,实现学科知识与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已成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希望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能够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有效促进学院课程教学的智能化转型。

会上,智慧树平台技术专家介绍了智慧树课程建设平台的功能体系、技术支持方案及成功案例,重点展示AI技术在课程设计、知识图谱、问题图谱、能力目标、课程资源、教学空间、AI助教和AI工具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为学院推动数智课程开发设计与落地实施指明方向。

 智慧树课程建设核心内容

随后,“钢桥”课程负责人赵秋教授总结了上学期该门数智课程的建设情况与教学成效。他分享了AI赋能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包括AI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以及AI辅助学情分析和教学评价,促进“生-机”互动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教师们加强数智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思路。

与会学院数智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围绕土木工程学院的课程特点、课程目标、建设需求与技术瓶颈等展开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AI技术在模拟复杂工程场景、辅助结构分析、开展虚拟实验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亟需加强平台支持与跨学科协作,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前沿同步发展。

校本科教学督导员叶宇煌老师、刘毓氚老师和缪圆冰老师从教学质量保障角度,就数智课程的建设标准和督导评价方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出数智课程建设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实现教学资源高效利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工程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素养等高阶能力的培养;人工智能应当成为教学的“增强工具”,而非教师的主体性地位的“替代品”,进一步强调了课堂教学的人文性与启发性。

互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与智慧树平台技术人员就数智课程平台功能、AI工具集成、技术实现和数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等关键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此次研讨会的顺利举办,标志着土木工程学院在推进AI赋能教育教学、构建数智化课程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设计,推动改革,建设一批融合前沿技术、体现专业特色、展示育人实效的优质数智课程,为提升学院课程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注入更强动能。

 

(土木工程学院供稿)

 

 

阅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