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教学督导表扬的优秀本科课堂|第一期
2024年09月06日
Aa字体: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一堂经过教师精心准备、用心设计并倾情演绎的好课,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亦能给学生带来新的启迪和思考,甚至还能让学生受益终身。

为充分发挥优质课堂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引导广大教师致力于课堂教学创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课程教学质量,营造“研教、乐教、善教”的教学文化氛围,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将结合本科教学督导组听课评课情况,定期表扬一批优秀的本科课堂,供教师们相互学习和借鉴。

    让我们一起看看是哪位教师的课程成为首位被表彰的优秀课堂吧。


课程名称:生物材料及产业化

授课教师姓名:冯苗副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授课时间:2024年春季学期

推荐督导员:阮奇

推荐理由:

材料学院冯苗老师主讲的生物材料及产业化课程曾获得第二届福建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工科副高组三等奖。527日下午冯老师给2021级材料班上该课程第六章第三节“面向新冠病毒诊疗的纳米生物材料”时,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课程教学创新的成果:

1.教学过程有效落实了学生中心教学理念和高阶教学目标。一堂45分钟的课,由老师主导的情景导入、教材知识点精讲、学科前沿知识点拓展、随堂检测、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占15分钟,老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思考,掌握与新冠病毒诊疗相关的纳米材料效应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体现学生主体的小组讨论汇报、答辩、老师点评等环节占30分钟,按照新冠病毒诊疗的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复制、调节人体免疫系统这三条技术路线,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基于课前查阅的文献资料以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凝练小组解决方案、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汇报后接受其他组学生的质疑,老师进行深度分析点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能力。

2.教学内容有机融入了学科前沿知识和课程思政元素。在情景导入环节,通过观看李兰娟院士团队联合清华李赛团队揭示的新冠病毒精细结构,有机融入了学科前沿知识和课程思政元素;在知识点拓展环节,介绍了各国对新一代新冠疫苗的设计思路,启发学生拓展思考新冠病毒纳米诊疗的可行性策略,通过有机融入中山大学科研团队自主研发新型纳米颗粒疫苗的思政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让学生切身领悟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

3.以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和应用。运用雨课堂手机端进行随堂测试,开展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对纳米生物材料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检测原理的掌握情况,获得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馈,为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与方法提供参考。在小组汇报质疑环节,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引导学生对生成性问题开展讨论,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课程教案设计


阅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