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教学督导表扬的优秀本科课堂|第十九期
2025年07月01日
Aa字体:


在人工智能时代,Python不仅是编程语言,更是学生打开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钥匙。教师不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像是“编译器”,他们将抽象的逻辑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的行动指南,引导他们从“写代码”升华为“解决问题”。

本期督导表扬优秀课堂的授课教师将5C教学法(Create构建、Collaborate协作、Challenge挑战、Correct修正、Create again再创造)和问题驱动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引入课堂教学,善于启发和引导,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借助AI工具优化拓展Python程序设计,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其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和丰富的实践案例教学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课程名称:Python

授课教师:吴运兵副教授(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



授课时间:2025春季学期

推荐督导员:刘毓氚、陈美锋


授课教师除了要有爱心和情怀,还要注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AI赋能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吴运兵老师的课堂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教学设计突出学生中心理念,注重学习效果。教师授课逻辑性强、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及时关注学生课堂反应,适时调整授课节奏。善于启发和引导,与学生积极互动,恰当提问,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实时解决学生困惑;递进式剖析课程知识点,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理解和应用知识点。

2.教学过程注重价值引领,有效挖掘思政元素。引入《三国演义》故事培养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民族自信,以科学家故事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强化职业价值观。通过数据保护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专业担当和工程思维。课程融入阿凡提与国王下棋等趣味故事,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知识理解度。

3.坚持案例驱动和产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将5C教学法和问题驱动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引入 Python数据类型与函数操作课堂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生成绩管理、运动员名单和学生成绩统计分析等应用案例,将知识点融合在Python程序设计与代码编写中,并鼓励学生应用AI工具优化拓展Python程序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前沿,教学过程注重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将知识点综合拓展应用于科研论文关键字获取和《三国演义》人物出场次数统计中,鼓励学生在应用实践中多观察、勤思考,做到触类旁通、融合创新。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灵活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做有温度的教学。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复习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专业意识的深度启发,增强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探索挑战复杂问题的求解方法,使知识变成智慧,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结合。

课程教案设计



阅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