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教学督导表扬的优秀本科课堂|第六期
2024年12月04日
Aa字体:


课堂是高质量育人的主阵地、主战场、主渠道,优质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全心投入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课堂教学不仅是课本知识的单向输出,更应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孵化载体。教师将丰富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将优质的科研资源和前沿技术转化为育人资源,促进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已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让我们一起看看本期督导表扬的哪位老师的优秀本科课堂

课程名称:化学工程学科导论

授课教师姓名:钟富兰副教授化工学院)

 

 

 

授课时间2024年春季学

推荐督导员王晨

推荐理由

1.巧妙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工制品与机动车结合起来,通过PPT演示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视频,提问“为什么机动车能够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从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添加了汽油”中引出“汽油具有哪些性能?”进一步引出课堂主题“油品的分类及使用”,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创新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结合动画呈现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油品的分类及使用”知识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发动机的四个工作冲程中,绘声绘色,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环环相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上课精神饱满,对课程内容娴熟,讲解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板书工整,版面有序;课件PPT制作良好,图文搭配合理;板书和课件紧密配合,互为补充,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教研相长,增强学生求知欲望。授课内容与科研相结合,教师将实验室研发的产品照片与实验数据相结合,通过图表讲解不易理解的空燃比及汽油的燃烧过程,并引出清洁燃料、新能源及新技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知识深度。

4.思政育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在课堂讲授汽车尾气污染物转化相关知识点时,将我校魏可镁院士的科研工作有效融入其中,提高了学生爱国爱校的热情,达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教案设计


 

 

阅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