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优质课堂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引导广大教师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创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课程教学质量,营造“研教、乐教、善教”的教学文化氛围,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结合本科教学督导组听课评课情况,定期表扬一批优秀的本科课堂,供教师们相互学习和借鉴。
传统的工科基础课程,知识点繁杂、教学内容抽象、学习难度较大。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充分理解并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建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探索精神,是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期督导表扬的优秀课堂,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这位教师是如何将知识体系、工程实践和价值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B
授课教师姓名:郭金泉教授(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授课时间:2024年秋季学期
推荐督导员:方绪华
推荐理由:
机械学院郭金泉老师讲授的《工程力学B》课程中第八章弯曲应力——提高弯曲强度措施章节,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 PPT内容非常丰富,能突出教学内容的原理和知识点。教学知识点以结构导图形式进行展示,并将教学内容引伸到劳动生活常用工具的受力分析,以及土木工程中梁的弯剪受力和截面形态的关系,教学内容中插入了大量的动画和图片,可视化程度非常高;课堂板书很有规划性,主要是PPT中公式和知识点的延伸,比如:圆木取矩形截面的最优尺寸,用板书形式来推导,同时引申出古建筑确定木梁截面的思政小故事。
2.课程讲解清晰,教学内容安排合理。使用问题导向和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和难点;配合截面为矩形的条状橡胶材质教具,并以平放及竖立模拟简支梁、悬臂梁的弯曲变形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弯曲应力的理解和对安全与经济辩证统一的理解;通过工程案例不同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工程素养。教师教学风格亲切自然,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既促进知识点理解,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引入大量提高弯曲强度措施的生活案例、工程案例、科研成果案例和教学理论发展案例,培养学生将弯曲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注重挖掘力学课程思政元素引入课堂,特别是融合弯曲理论形成过程中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以培养学生求索创新的精神;引入中国古代名人名建筑等背后蕴含的力学贡献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通过重大安全事故背后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工程伦理观,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4.依托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发挥翻转课堂在教学应用中的特点,让学生课前有准备,课堂有讨论,课堂氛围积极活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生热情。
课程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