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改革,竞赛反哺教学。”教学创新不仅是对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对学科知识和学生需求的深刻理解;教学竞赛不仅是“金师”培养和“金课”培育的重要渠道,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教学“新基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动体现。
本期推荐的优秀本科课堂主讲教师高等数学B(上)课程是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主讲教师和她教学团队以“构建大问题支架混合教学新模式,聚焦培养学生高阶能力”的课程创新成果参加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得基础课程副高组三等奖,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高超的授课水平和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
那么,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堂本科教学督导组集体听课共同评优的课程具有什么样的特色和亮点吧。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B(上)
授课教师姓名:曾勋勋副教授(数学与统计学院)
授课时间:2024年秋季学期
推荐督导员:阮奇
推荐理由:高等数学B(上)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创新了教学模式。本节课设计了“储油罐的油容量”这个大问题进行教学,清晰地展示出所创新的大问题支架混合教学新模式线下课堂的情境导入、解决复杂问题、学科交叉、融会贯通和总结评价这五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如何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证明了教学创新成果可以落地开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2.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本节课采用逆向教学设计,所有教学活动都是紧密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目标实现情况有评测,形成了教学闭环。
(1)在情境导入环节(3分钟),通过慕课堂检测学生在线上自学定积分应用知识的掌握情况,线下课堂和线上课堂无缝对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搭建情境支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大问题的实际背景。
(2)在解决复杂问题环节(30分钟),通过支架式教学法,把“储油罐的油容量”这个大问题分解为“求储油罐截面面积”和“求储油罐储油量”这两个子问题,设置问题链支架,每个问题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前后呼应,问题之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能够将知识穿插、连接在一起,激发学生深层思考,学生动脑动手解决了一个个小问题,进而解决了大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这个教学环节,老师还通过慕课堂设置练习,引导所有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类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3)在学科交叉环节(4分钟),老师布置编程任务,学生思考如何编写程序计算出油罐体的储油量,通过搭建线上资源支架——定积分的编程实验和优秀学长线上答疑指导,要求学生课后挑战完成编程问题,实现高等数学与计算机课程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4)在融会贯通环节(5分钟),老师讲授并引领学生回顾解决大问题过程需要用到的单元知识,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介绍祖暅原理以及刘徽、祖冲之、祖暅的文化传承,鼓励学生传承我们优秀的数学文化,不畏困难、勇于探索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达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5)在总结评价环节(3分钟),老师通过介绍定积分的前沿应用,让学生感悟高等数学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搭建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支架,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内涵的多元化,测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形成了教学闭环。
课程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