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教学督导表扬的优秀本科课堂|第十四期
2025年04月07日
Aa字体: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深刻揭示了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既是知识传承的践行者,更是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的生力军。

本期推荐的优秀本科课堂主讲教师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显著的育人成效,生动诠释了基础课程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教师“守正创新、科教融合”的教学追求,为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课程名称:普通地质学A

授课教师姓名:林木森副教授(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

授课时间:2023季学期

推荐督导员:林荣文

推荐理由:

地矿学院林木森老师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主讲的普通地质学课程入选福建省级一流课程曾获得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二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奖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

本堂课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与学有机融合注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输出式学习能力,重视学习效果,达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目标。

1.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河流地质作用内涵,围绕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三大关键地质作用展开将知识分析与自然地貌(如瀑布、三角洲等)成因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宏观时空认知。引入典型案例分析和学科前沿应用(长江的前世今生、牛轭湖的借“势”之利等),让学生在拓展知识深度的同时,搭建好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桥梁,并传递正确的价值理念(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等),实现价值引领。

2.教学过程:采用“问题链驱动+阶梯式探究”教学模式课前,通过MOOC平台在线学习,了解河流的基本特征,并发布“长江不同流域地貌成因”等开放性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课中,通过“抛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问题-再获新知”的方式循序渐进,枯燥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自然现象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后,延伸“河流一生与陆地变迁”等议题,推动知识迁移应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教学方法与手段:融合案例式、互动式、讨论式等多样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将主要知识点和难点分析用板书呈现,尤其是河流侵蚀的不同阶段采用板书图解展示,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内在逻辑。运用学习通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弹幕提问、实时投票,动态调整教学节奏,开展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馈,为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与方法提供参考。


课程教案设计




阅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