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教学变革,技术赋能课堂升级”。教学创新是教育理念与时代技术融合的生动实践,更是对专业特性与学生发展需求的深度回应;教学实践不仅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更是推动“金师”成长、“金课”打磨,落实立德树人、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路径。
本期督导表扬的优秀本科课堂教师依托智慧树平台开展“AI赋能全流程教学,构建师-生-机三元交互新范式”的创新实践,展现出我校在“AI+工程教育”领域的探索深度与卓越成效。那么,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堂“AI赋能课堂”,解码其如何以技术创新撬动教学革新,实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
课程名称:钢桥
授课教师姓名:赵秋教授(土木工程学院)

授课时间:2025年春季学期
推荐督导员:陈硕
推荐理由:土木工程学院赵秋老师讲授的钢桥课程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 AI全流程赋能,构建三元交互新范式:课程依托智慧树AI平台,打通课前、课中、课后全链条,AI全流程赋能教学。课前通过AI自动生成知识图谱、优化教案并发布预习任务,实现“先学后教”;课中融入AI语音交互、AI辅助回答问题、小组协作、AI总结问题与答案等多元场景,学生可借助AI工具检索文献、获取数据,AI助教实时点评反馈,推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机器辅助”的动态互动;课后通过学情数据精准分析作业完成率、知识点掌握情况,智能生成个性化试题,实现“数据驱动教学改进”。这种“师-生-机”三元交互模式,将AI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教学“协同者”,破解了传统工科课堂互动单一、反馈滞后的难题。
2.聚焦真实工程问题,提升工程思维能力:课程以真实工程问题为支架,设计递进式探究任务。如围绕“钢桥施工重点与难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问题成因”等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AI辅助分析,从现象描述深入到原理剖析。小组讨论中,学生需基于AI提供的多源数据整合观点,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有效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3.探索AI赋能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数智化课堂生态:本课程打破“为用技术而用技术”的误区,将AI深度融入教学本质需求。线上测验时,AI能即时批改并生成错题分析,让教师从重复性工作中解脱,专注高阶思维引导;学生可随时通过AI语音对话答疑,突破时空限制。在互动环节,分组借助AI辅助回答问题,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强化沟通与责任意识,深入探讨问题、实现多人参与。教师利用AI技术,高效统计分析学生观点与思考角度,精准定位关注重点与知识薄弱点,提升教学针对性与效果。同时,平台自动沉淀教学数据,形成“技术应用—数据反馈—模式迭代”的良性循环,为教学设计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彰显数智化课堂的创新性与可持续性。
课程教案设计
阅读:

